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,而农民工又抱怨企业招工门槛过高,按理说技能培训应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。可是一谈到培训,无论是企业,还是农民工,两边的积极性似乎都不太高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我国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,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,这就对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,过去通过卖力气能够养家过日子,现在则更多地需要靠技术和知识工作。
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关系中重要一方,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主力,农民工掌握技术和知识的程度,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水平,这就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但是农民工和企业对于培训的事情都不积极,反映出了培训工作所出现的一些问题,确实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,分析原因,制定合理有效政策,解决制约企业和农民工双方发展的问题。
劳资双方对培训不积极,从农民工这方面来看,主要是农民工没有时间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,农民工生活压力大,要养家糊口,照顾家庭,必须挣钱工作。如果要求他们不工作接收技能培训,非常不现实,农民工更多的是无奈。对于企业来说,提高农民工技能,进而增加企业效益,这是企业喜闻乐见的事情,但是短时间难以收到效益,因而很多企业不愿意搞培训。
早在2010年,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。各级政府、工会也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。
具体来说,对农民工培训工作,政府应该加以重视,出台更多鼓励规范措施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,地方政府不能再一味追求大、全的发展思想,要做到精、尖、好。这就需要培训大批的有技术的工人,这对拉动地方经济,提高群众生活益处甚多。在政策、资金和师资方面,政府和工会组织应该加大力度,组织农民工进行培训,扩展培训思路和方式,切实保证企业和农民工利益。
对于企业来说,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,培养技术工人,既能提高生产水平,增加企业效益,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。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,不能只顾眼前利益。
俗话说技不压身,能够提高技术,掌握一份本领,农民工求之不得,但是囿于生活、费用和政策的原因,农民工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培训。政府和企业作为培训的主导力量,要发挥自身能动性,认识到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,抓好培训工作,使农民工培训工作步入正轨。